“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:眼部”为了帮助大家了解,小编整理如下:
(一)适应证
眼及眼眶CT检查主要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。对诊断球内和眶内肿瘤、炎性假瘤和血管性疾病有特殊价值,对诊断眼外伤、眶内异物及先天性疾病具有较高临床意义。
(二)相关准备
1.CT增强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。
2.对比剂依据患者情况及说明书应用。
3.受检者应去除佩戴的金属饰物。
4.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。
5.操作者向受检者交代检查须知。
6.做好解释工作,消除患者紧张情绪,取得患者配合。
7.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。
(三)扫描技术
1.横断位扫描:
(1)扫描体位:患者仰卧,下颌稍上抬,听眶线与床面垂直,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,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。
(2)扫描基线:听眶线或听眦线。由于听眶线与视神经的走向大体一致,使用该基线扫描,显示视神经和眼外肌较好,故常用听眶线为扫描基线。
(3)扫描范围:一般从眶底至眶顶。病变较大时,可根据需要扩大扫描范围。
(4)扫描参数:层厚用3~5mm。
(5)重建参数:重建间距与层厚相同。
2.冠状位扫描:CT冠状位扫描,可清晰显示病变与眼部各解剖结构的关系。扫描体位可用颏顶位或顶颏位,听眶线与床面平行。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。层厚与重建间距用3mm。
3.增强扫描:怀疑眶内肿瘤、炎症、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,需作增强扫描。增强扫描可使血管、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,利于对病变的定性。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。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。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,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。对比剂用量60~100ml,流速2.5~3ml/s,扫描延迟时间为动脉期20秒,静脉期50秒。扫描参数同平扫。
(四)后处理技术
一般进行放大摄影,但放大的CT图像应包括完整的眼部解剖结构和适当的邻近组织,避免病变定位困难而失去诊断价值。眼眶图像的显示和摄影常用软组织窗,但眼部外伤、钙化或病变侵犯眶壁时,则需增加骨算法重建。
以上“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:眼部”由博傲小编整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博傲护理 | 博傲药师 | 博傲医师 |